
近日,学校国际教育学院“一师一技一组”学生技能提升训练营在健行楼310教室开营,旨在深化第二课堂育人实效,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,搭建师生技能共建共享平台。学院全体教师和学生代表百余人参加活动。
启动仪式上,学院党总支书记、院长解鹏程指出,“一师一技一组”技能提升训练营是全面落实学校大思政铸魂工程、人文素养培育工程和学风建设年活动的重要举措,是丰富和活跃学生第二课堂,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落地实践,全体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,深刻认识第二课堂活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;要精准把握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兴趣特点,将思想引领与技能提升、兴趣培养有机结合;要扎实推动“一师一技一组”项目深入开展,每位老师要拿出一项自己最拿手、岗位最需要、社会最关注、国家进步最有用的专业技能,扎扎实实带领一组学生成长成才,真正使广大同学坐上就业、创业直通车。使训练营成为拓展学生视野、锻炼实践能力、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平台。
随后,夏威夷大学卡比奥拉尼学院(KCC)驻中国教务总监Matt Kaey先生带来了一场《跨文化沟通——生存指南》专题分享,结合其丰富的国际教育经验和跨文化实践,从语言表达技巧、文化习俗差异、非语言沟通密码等多个维度,通过生动幽默的语言和真实鲜活的案例,为师生们解析了跨文化场景中可能遇到的沟通难题及应对策略。讲座内容翔实,互动频频,现场笑声掌声不断,引发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与积极思考。
最后,“面面俱到实验室”小组的同学们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精心磨制了咖啡。师生们围聚一堂,就学习心得、生活状况、兴趣爱好等话题展开交流。现场气氛活泼欢快,笑语盈盈,不仅展现了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学习成果,更在温馨的互动中进一步拉近了师生距离。
国际教育学院首届“一师一技一组”训练项目共组成技能提升兴趣小组10个,参与学生150余名。未来,学院将以该项目为依托,鼓励教师发挥专业所长与技能优势,带领学生开展形式多样、内涵丰富的实践活动,持续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,为学生成长成才赋能。(供稿:张彤;审稿:解鹏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