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刻一凿,以刀为笔,木板上出现或深或浅的线条,深而有力、浅而灵动,精雕细琢之下,一幅幅画作跃然“木”上、栩栩如生……
版画,这项传承了千年的艺术,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郝彦杰的手中,有了更多创作实践和创新表达。10年来,他把中原非遗文化“刻绘”成画,致敬匠心、礼赞传承。
10年“深耕”
把非遗文化入“木”为画
每年农历正月十三,应河之滨,麦苗之上,成百上千的民间说唱艺人负鼓携琴,说书会友,这就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马街书会。
每年这一天,郝彦杰总会驱车赶赴这里,采风问俗,记录经典,寻找灵感,力求能通过版画的二次演绎,真实再现书会盛况。
“我从2012年开始赶马街书会,唱曲、打鼓、拉琴、说书……多种艺术形态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,这些民间说唱艺人对传统曲艺的坚守,也深深震撼着我。”郝彦杰坦言,也是从那一年开始,他有了把马街书会“刻绘”成版画的想法,以此来向民间艺人们致敬。
从2012年到2019年,他拍摄了数千张马街书会的照片,反复琢磨人物形象,描画人物表情,“最难的还是构思,艺人们很多,表演形式很丰富,怎么把你想表达的思想呈现出来,这个最难。”
经过反复推敲,2013年,郝彦杰的《应河亮书之一》版画作品应运而生,该作品采用黑白木刻,在一群人中重点刻画了十多个表演者的形象,把书会的热闹、艺人们倾情献艺的表演姿态、观看者如痴如醉的神态,刻画的淋漓尽致。
版画不仅是个“脑力活”还是个“体力活”,每一次创作,对郝彦杰这样的“熟手”来说,也是一次大挑战,“下刀的轻重、疏密都直接影响到版画最终呈现的效果,马街艺人系列,每一幅的创作过程都在一个学期左右。非常考验耐心和细心。”
刚柔相济中,尽显刀木和非遗之美,十年间,郝彦杰围绕“马街艺人”主题,先后创作了《回望马街》《马街艺人》等10余幅系列版画作品,也获得多项社会好评,其中《应河亮书之一》入选《第十届中国艺术节.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》,《应河亮书之三》入选“中原画风•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展览”,《马街艺人之五》获得河南省第十三届美术作品展二等奖。
创新表达
打造版画思政课堂
有别于油画、水彩等直接描绘的绘画,版画是一门间接性的绘画艺术,它以刀为笔,木为纸,凹凸之间勾勒幅幅作品。“木刻版画一般分六个步骤:画稿、版面处理、刻版、上墨、上纸、磨印,下刀刻画的过程同时也是二次艺术创作的过程,这点令人痴迷。”但在郝彦杰的手中,版画的创新表达不仅限于此。
2019年,郝彦杰应邀与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胡海涵、常丽丽两位老师共同录制网红微课“传承文化遗产,弘扬当代价值”,将红色文化融入版画中,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里寻找红色印记。课程中展示了木刻版画的制作流程,展现了版画这种独特艺术形式,另外讲解了国内知名的版画大家创作的红色题材作品,如:《怒吼吧中国》《狼牙山五壮士》《征服黄河》《顽强的希望》《建设者》等,以此来展示中国百年奋斗历程。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,也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,这堂生动有趣的思政课,让学生们受益颇多,也成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打造思政课堂的又一具体实践。
2020年,“版画里的思政课” 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微作品“三等奖”,再次让郝彦杰看到了这一传统艺术形态展示出来的时代魅力。“学生们喜欢,我也开心,很期待未来在版画课堂里,能创新融合更多的知识元素,给学生们更多触动心灵的学习体验。”
初心致远
“用版画艺术影响更多人”
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版画与印刷体验工作室(郝彦杰技能大师工作室),既是专业课程实训教学场所,又是版画艺术展示空间,浓厚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。“工作室建成于2017年底,是应学院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整体规划而建设的,既是版画创作技艺传承与现代艺术设计素养培养的教学基地,也承担文化育人与技艺传承的功能。”
工作室的双重功能,也映照着郝彦杰的版画初心。记者了解到,郝彦杰从小喜欢美术,“上学期间,水彩、素描、木刻版画都有涉及。上高中时,常常在画展及报刊上看到版画作品,那时表达乡土题材的作品居多,一块木板、几把刻刀、质朴的黑白语言,就把黄土、沟壑、树木、牛群等生活中的常见景象入木为画,简约恬淡、质朴浓郁,我也逐渐喜欢上了版画。”郝彦杰表示,特别是黑白木刻,通过“刀劈斧凿”的刻痕、巧妙构图展示出来的历史感和沧桑感,有其独特的形式美感,也正是黑白木刻的魅力所在。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河南职业技术学院
扫一扫 掌上河职 玩转起来!
2024-07
2024-06
2024-05
2024-04
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0002213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861号 旧版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