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假期间,学校文化旅游学院的青年学子们走出校园,深入基层,在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中书写着别样的青春答卷。从村委会到田间地头,从社区服务到商业一线,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,以实干诠释担当,在广阔天地间收获了成长的养分。

旅管244班王森:在村委会读懂"为民初心"。“大爷,您慢点说,这个低保申请材料我来帮您整理。”在村委会值班的王森同学,如今已经能够熟练处理各类村务。从最初对农村工作的一知半解,到现在能独立协助村民办理事务,这个暑假的基层实践让他实现了蜕变。整理档案、调解纠纷、政策宣传......每一项工作都让他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的不易。“村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。”王森在实践日记中写道,“只有真正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,才能把工作做到他们心坎上。”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,将伴随他未来的求学之路。

面点242班代佳晖:水果摊前的"人生课堂"。最让她难忘的,是帮一位老奶奶挑选适合糖尿病人的水果。"不仅要懂商品,更要懂人心。"代佳晖感慨道,"服务行业的专业素养,就体现在这些细微之处的用心。"这份实践经历,让她对"职业精神"有了更立体的认识。

研学241班关明旭:乡村振兴的"青春注脚"。晒得黝黑的关明旭,正在村文化广场和村民们一起清理杂草。这一周来,从整理村级档案到参与环境整治,从帮扶独居老人到宣传惠农政策,他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。“从纸质台账到电子档案,从贫困名单到致富能手,这些变化就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。”关明旭说。最让他动容的,是帮独居的赵奶奶打扫卫生时,老人执意要给他煮鸡蛋的温情瞬间。“乡村的活力,就藏在这些守望相助的温情里。”
这个夏天,文旅学子们用汗水浇灌成长,以实践砥砺品格。他们带回来的不仅是晒黑的皮肤,更有对社会的深刻认知和强烈的责任担当。社会实践是最好的成长课,同学们在服务他人中不断完善自我。文旅学院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体系,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长才干、作贡献,让青春在服务人民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。(供稿:鲁畅畅;审核:敬 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