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艘小型“水上垃圾清理船”,在遥控器的控制下,缓缓驶入水面。当它“探”到身旁有垃圾后,便自动下沉水面10毫米,通过船头形如铲斗式的捕捞装置,将水面上漂浮的树叶、乒乓球等杂物一一“吞”入口中,然后返航到岸……
这是第九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上的比赛场景。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学生马志豪,就是凭借这件设计作品,夺得了“数控程序员”赛项二等奖。
对于马志豪来说,拿奖似乎已是“家常便饭”。他和同学一起参加了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,运用所学的数控技术,在7个小时内加工了一款“神器”——“口罩机压齿棍”,并荣获三等奖。而马志豪所在的智能制造学院,近些年更是屡屡获奖,仅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就在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10余项。
该校屡屡斩获大奖,有什么“秘诀”?
“提起数控,可能很多人会感到陌生。”11月30日,该校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冯金广向记者介绍,其实,数控机床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,它是现代制造业的基础,被视为“工业之母”。大到生产航母、飞机,小到制造螺丝、轴承,都离不开数控机床的支撑。
“数控技术就是数字化控制技术,是先进设备的‘大脑’,控制着机床的‘一举一动’。”冯金广介绍,过去加工机器零部件主要靠手摇机床、人工测量来实现,对人的技术水平和体力有很高要求。比如,在产品外圆上打孔,过深过浅都不行,即便对于一个熟练的操作工来说,多次测量也不一定能保证尺寸精准。而数控技术出现后,不仅可以大批量生产加工曲面、弧形等复杂零部件,而且精度更高,误差能够控制在3微米以内,比一根头发丝的1/10还要细。
他专门为记者演示利用数控技术的生产加工过程。他将一个待加工的钢坯放入机床工位固定好后,关上舱门,输入事先编好的加工程序指令。不到5分钟,一个螺旋锥齿轮零部件就加工完成。而搁以前,手工操作起码要花费5个小时。
近年来,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,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,不少高职院校纷纷开设数控技术专业。
“我们学校的数控技术专业之所以‘牛’,在于起步早、发展快,早在2004年的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上,学校就获得了学生组单项第三名。”冯金广自豪地说,2019年12月,该校数控技术专业群成功入选国家“双高计划”高水平专业群。
谭凯阳2015年从学校毕业后,先后荣获“全国技术能手”“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”等,如今已是平高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级工程师。在他看来,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精心培养。
“学校在教学投入上一点都不吝啬。”谭凯阳说,数控教学设备非常昂贵,一台动辄上百万元,但学校的实训基地里,数控三轴、四轴、五轴设备有30多台。为了能让学生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,学校还专门购买大赛设备,供学生操作练习。
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。马志豪清晰地记得,备战国赛的那些日子里,指导老师和他们一起,每天早上不到8点,便一头扎进实训室,一直忙到次日凌晨3点,一遍遍地调试设备,加班加点练,力求将工件打磨到完美。
“打磨工件,丝毫之间见匠心。教书育人,同样需要秉持一颗‘匠心’。我们将锚定先进装备集群,创新育人机制,助力学生攀登一座座技术高峰。”该校智能制造学院院长王美姣说。